由路易威登基金会主办的此次展览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着重展现里希特进入千禧年之后对抽象绘画的探索。
值得关注的亮点
此次在北京的展览中,值得留意的亮点有创作于2007年的《4900种色彩》的第七版,画面由196块面板组成,每块面板中含有25个色彩方块,以11种核心样式排布在一起。这件作品源于里希特为科隆大教堂南耳堂重新设计的彩色玻璃窗,历时5年,艺术家最终选择了一种完全没有基督教内容的、由彩色板块组成的现代抽象图案。自1960年代开始,里希特即展开了对色彩的研究,而这一创作记录了他多年来为“色彩系列”付出的努力。
《4900种色彩》,第七版
《4900种色彩》(4900 FARBEN)第七版在展览现场
“线条”,是另一个里希特探研已久的题材。展出的《线条(920-1)》《线条(921-2)》与《线条(921-5)》,其源头可追溯至里希特于1990年创作的抽象绘画。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的图像处理流程重新演绎了他早年的抽象画作品:将原本的抽象组合分解成部分,使之缩小,再用它们的镜像使之无限抻拉,最后将这些片段重新组合,成为了新的创造物。
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开幕展上即将呈现的《线条》系列作品
里希特作品中曾经出现的灰调、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的“摄影绘画”,以及他创作中所探求的图像与照片、图像与写实的关系,都深深影响了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
格哈德·里希特屡获国际艺术奖项以及刷新拍卖纪录的艺术家,勇于反复跳跃于浪漫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极简主义、构成主义和波普艺术之间,并不惮“使用任何妨碍形成绘画特点的手法”不断进行各种尝试。